产品功能的增多可以满足更多用户需求,但可用性和操作性会降低。
我们喜欢出差时带上瑞士军刀,在家时却几乎不用。这就是多功能的代价。我们在设计中可借鉴。
为什么功能越多产品的可用性越低呢?《通用设计法则》(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)中提到,功能的增多势必会增加用户的认知负担,导致产品更复杂,更难学习。
不过,当用户没有明确的需求时,多功能意味着未来能够满足意料之外的需求。因此,当无法明确用户需求时,提供多样的功能可以提高产品未来的可拓展性,当用户有明确的需求时,简洁专一的功能可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。
Instagram 的前身 Burbn 最初是一个位置打卡、制定出行计划、评价、分享照片的应用。不过后来管理团队发现用户主要用这款产品来分享照片,于是将除此之外的功能剔除,并更名为「Instagram」。
精简后的 Instagram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获得超过 10 万用户,一跃创造了 APP 用户增长最快的记录。
1.当功能需求确定性强时,不要考虑附加功能,那样会损失主体的完美
2.附加功能可控制在一到两项,恰好是主体特点的另一面,往往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惊喜
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中的「灵活性与效率」提到:
好的产品需要同时兼顾新用户和资深用户的需求。对新用户来说,需要功能明确、清晰,而老用户则需要高效使用常用功能。不可迎合某一种用户,把不必要的信息占据重要部分。
另一个有关现象是「功能蔓延」,它指的是产品添加过多新功能,使软件过于复杂并超出成本。
【功能蔓延】关注成本、进度等生产要素;
【多功能代价】更多关注用户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