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
在有两项或多项任务交替进行时,思考的过程会变得比较慢,也不准确。可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。
来源:
此效应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约翰·A·伯格斯特伦提出并验证的。他的实验中,要求实验者将两副写有单词的卡片分成两堆。当第二堆的卡片位置改变时,实验者的排序速度较慢,这表明第一组排序规则干扰了学习新的一组规则。
之后的重大突破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本顿.安德伍德,发现随着学习的数字列表增加,学习过的最后一列数字的准确率在 24 小时后明显下降。
例子:
1、在吃饭的时候连续刷抖音,吃饭的效率肯定不会高;
2、吃饭的时候,想着喜欢的女生和别的男生牵手了,吃饭的效率也肯定不高
造成干扰效应的原因:
1、用户每次仅仅只能一心一意地顺利完成一项任务,读取一项信息
2、用户在做某件事之前,都会产生一个明确的动机和目标,根据动机进行操作,完成目标。当出现与动机不相匹配的信息时,会干扰操作,降低效率
3、出现不同类型信息超出用户理解限度,会造成理解困难,信息之间会相互干扰,用户操作动机降低,导致直接放弃操作
用户在思考做一件事情的步骤时,专注地做一件事时,同时被另一件不相干的事分散了注意力,用户就很难专注地完成这一件事,效率大大折扣,甚至导致终止操作。
应用:
梳理业务的优先级,专注地处理当下最紧急重要的事情。 在完成这项任务时,避免另一项任务干扰心智,如果两件事时间赶到一块,既想好好完成这件事,又想好好完成另一件事,结果两件事都会草草了事。
顺利引导功能信息的优先级,弱化、剔除、转移干扰当前重要操作的信息,使得重要功能信息更加突出明显,使得用户能够专心处理某一重要功能。还有尽量降低设计中可能对用户的干扰,例如尽量简化设计或尊重颜色及标志的普遍习惯。
如滴滴这套图标表达就很准确,不同的服务通过不同的图标可以准确传达。
再如米家把所有产品外形准确刻画成图标,用户可以先根据自己产品的外形大致选择型号,再根据文字提示准确的选择自己产品的版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