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框架效应
消耗0碎片

简介:


它指的是我们的决策会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,同样的信息可以有更多或更少的吸引力,这取决于我们在描述这些信息的过程中突出的是它们哪方面的特征。


框架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,我们的决策会受到不同措辞和强调方式的影响。最常见的框架是聚焦在与某项选择相关的正面收益或负面损失上。因为我们总是倾向于避免损失,这导致我们很容易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。


来源:


由心理学家尼尔和阿摩司提出,他们研究了相同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如何影响了人的决策,他们要求饰演者为患者在两个治疗方案中选择一个。


第一种选项的说法:治疗方案可能会导致三分之二的人死亡,

第二种选项的说法: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是全部死亡,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是无人死亡

最终 72% 的实验者选择了第一种。



生活中的框架效应:


比如现在有两盘牛肉:

· 一盘牛肉上面的标签上写着:75%瘦肉

· 另一盘牛肉上面的标签写着:25%肥肉


结果多数人会选择标有75%瘦肉的牛肉(因为人们喜欢“瘦肉”,厌恶“肥肉”)。但实际上两盘牛肉的材质完全是一样的,有75%的瘦肉就会有25%的肥肉,有25%的肥肉就会有75%的瘦肉。



产品设计中的框架效应:


比如在快递保价的研究中,研究同学发现面对不同的保价话术,用户愿意接受保价的几率不同:


2DGsXDCAq7rjjZovDN6P.jpg


“1元保500,2元保1000”是最多用户愿意接受的话术,典型的“得”框架。“未保价物品最高赔7倍运费,建议保价”是最少用户愿意接受的话术,典型的“失”框架。


研究表明,语言类的特征框架效应是积极框架效果大于消极框架效果。这一结果在本例中得到验证,当然,我们也借用框架效应,探讨了更多的营销说服话术。


应用:


1.输入时学会假设

对输入内容进行质疑,寻找问题表述的「非真状态」,把表征描述从锚定的世界里拉出来,并重新表征一种虚拟的状态。当思维表征与真实状态不同的虚拟状态时,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了。注意这里的虚拟状态不止是一种状态,一个问题的非真状态可能有多个,所以要尽可能多的去寻找非真状态。


2. 锁定时探索新框架

对第一步虚拟出来的各种非真状态做出新的框架,扩大原来问题描述的框架限定,根据非真状态的数量获得相同数量的新框架结构。思维过程中可通过改变描述的方式或者改变程序的方式,探寻尽可能多的新框架。


3. 处理时趋向陌生化

对所有框架(包括问题真实状态的产生的框架)内的知识进行陌生化处理,陌生化处理常用的方式为去意境化,让第二步产生的框架不受已有知识、熟悉语境的困扰。


4. 决策时选择最优方案

截止第三步思维已经对信息进行了完整处理,这时根据「前景理论」对每一个方案的寻找多种决策,并对每一种决策进行对比,最终选出最优方案。


经过这样一系列步骤之后,你做出的决策才会是最优决策,才会最大程度的避免决策失误,不至于产生太多追悔莫及的决定。